试谈风水中的曲线美
——听翁老师讲传统文化课所感
人类生存在自然大环境之中,这种大环境中的山川水流花草树木和各种组合,形成了各种自然的环境景观。人们为了营造舒适、美观的生存环境,还会创造一些人文景观和人造园林等建筑景观。这些自然形成和人为营造的环境景观,都会对人类产生种种物理、生理和心理效应。人是自动化程度很高、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很强的有机体,周围环境景观形成的构架、色彩乃至引力、气场等等都会对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。当人们处在一种美观舒适、色彩和谐的环境景观中就会感到心情舒畅,心旷神怡,甚至思维更加清晰敏捷,创造灵感也格外活跃。这就是风水中的美学。
在当代美学领域,美感在于观者使自己与所见形体打成一片,使之人性化而具有生气。我们观看艺术作品,会因发生共鸣而激动起来。因为它对我们身心都激起了反应。孔子提出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,这一山水美学思想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审美功能。山水美学不仅在于单纯的观赏上,在风水的选址上也大有体现,好的风水宝地无论是阳宅还是阴宅在外在的风光上都是美的。而中国传统的美的东西在造型上很多是曲线美,注意到翁经方老师讲选址的时候在黑板上所画图形均为曲线。
传统风水的曲线美主要体现在“山环水抱”和“曲径通幽”两方面。
清代袁枚在《与韩绍真书》中写到:“贵曲者,文也。天上有文曲星,无文直星。木之直者无文,木之拳曲盘纡者有文;水之静者无文,水之被风挠激者有文。”
“山环水抱必有气”,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。中华大地,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不胜枚举,不仅被我国六大古都和名人故居所证实,也被名山大寺甚至著名的帝王陵墓所验证。而四合院建筑的左右两侧的厢房,犹如人的两臂成环抱之势,是“山环水抱”的另一种体现。“山环水抱”之所以有情,其理就在于其状恰如人伸出双臂的拥抱姿态,既然这种姿态表示欢迎,自然就是有情的最好体现,依据“天人合一”之论,则风水上的“山环水抱必有气”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传统风水处处体现这种曲线美,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,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,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,桥要有拱券之曲,廊要有回肠之曲。“曲径通幽处”、“屈曲有情”,曲有深刻的内涵,象征着有情、簇拥、积蓄和勃勃生机。
清代帝陵建筑群的抑扬顿挫和大小相间,则是曲线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。清代帝陵,总是在大建筑物面前,修一些小建筑,如以石五拱衬托明楼;又在横向建筑的前后修纵向建筑,如泰陵的龙门与石桥,构成一处纵横组合。这样,整个陵区错落有致,波澜起伏。
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,是内向、含蓄的,建筑美学也不例外,以表现含蓄、幽曲的特征为主,但这种性格特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,除了含蓄、幽曲之外,还追求方正、对称之美。追求方正、对称之美是追求“大雅”的表现;而含蓄、幽曲的最终效果,也是为了通过丰富的层次变化,获得博大幽深的艺术效果,二者是基本统一的。中国传统美学观所表现出来的含蓄、幽曲和对称、方正之美,在中国风水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。
在《水龙经﹒自然水法》中记载:
自然水法君切记,无非屈曲有情意。来不欲冲去不直,横不欲返斜不息。来则之玄去屈曲,澄清停蓄甚为佳。……急泻急流财不聚,直来直去损人丁。……屈曲流来秀水朝,定然金榜有名标。……水法不拘去与来,但要屈曲去复回。三回五度转顾穴,悠悠眷恋不忍别。
在这段文字的记载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古人对曲线之美和曲线之利。
同济大学06景观研修班:王宏伟
2006年12月28日